4月8日以來,廣州“戰疫”在全市多區迅速打響,面對突如其來的戰“疫”大考,銷售黨委迅速發出疫情防控倡議書,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,凝聚抗疫強大合力,積極參與基層疫情防控志愿服務。截止目前,公司已累計派出100多名志愿者下沉社區支援大規模核酸檢測,“志愿藍”成為羊城一道道靚麗的“風景線”。
守護家園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被銘記,這一筆,我們記錄這場戰“疫”中刻在時光里的忠誠……
“超長待機、義無反顧”的“硬核”老黨員
任勇同志是公司安全員、志愿者隊的“驍勇擔當”,有難度的事情他第一個上,有風險的工作他常常擋在年輕人的前面,這份“英勇”在這次廣州“0408”戰“疫”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。第一批下沉社區報名時,勇哥作為支部的主要發動人第一個帶頭報名,他所在的街道覆蓋附近幾個城中村,人流復雜風險程度也相對較高,但他沒有絲毫退縮,而是主動擔當起商鋪巡查、上門排查等較難開展的工作。下沉社區服務期他排查了紅碼 1 人, 黃碼 40 多人并及時進行了處置,有效阻止了疫情的進一步傳播。全市大規模核酸開始之后,平時積極主動的勇哥卻始終不在志愿者名單中,就在大家逗趣“廉頗老矣”的時候,卻有“眼線”頻頻來報,說幾乎每天都在社區的志愿者隊伍里看到這位默默執勤的“老大哥”。勇哥說“都是應該做的,不提是怕麻煩”,以致于他的服務時長作為組織部門也無法準確統計,但我們知道,APP上的數字并不能計算他對家園的深情,這份“理所應當”是28年黨員歲月刻入他血液中的自覺和擔當。
(照片1:勇哥服務照)
支部委員沙穗東同志,自4月9日以來,多次前往社區支援抗疫工作。由于社區人手較為緊張,他經常是一干就是一整天,從早上八點半到晚上七點半,12個小時的時間里,除了中午吃飯的時候能有十分鐘坐著,其余時間里基本都是站著,分流前來檢測的人員排隊,幫助老人小孩登記信息,他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。四月的廣州已經開啟暴曬模式,一天下來他的手臂被曬的發紅,雙腿也是酸痛發軟,但是第二天他還是會繼續前往社區支援,用最樸實的行動彰顯一名老黨員的責任與擔當。
(照片2:沙穗東服務照)
黨員李學輝同志有著近三十年的黨齡,此次廣州疫情期間,他從4月4日起開始下沉社區支援,截止目前已經連續堅守社區近20天,期間放棄了多個周末和清明假期。這期間,他所在的大源社區開展了6輪大規模核酸檢測,每輪他都沒落下,撥打無數個外地來穗重點人員的核查電話,頂著腰傷幫助多名居家隔離人員搬運生活必需品等等,他以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精神和毅力,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各項工作,盡顯一名老黨員的本色。
(照片3:李學輝服務照)
“外能闖蕩、內能護家”的“雙面”新青年
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外勤黨員的工作計劃,既然出不去,那就留下來守護腳下的家園!
外勤黨員孫雨晨同志,在去年的廣州疫情期間,跟隨集團黨員突擊隊一起多次參與執行中高風險區任務。這一次面對上級和公司黨委的號召,他再一次報名廣藥集團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常備隊伍,并且參與了公司組織的第二、第四和第五批次的下沉社區支援抗疫工作,近一個月時間里他有超過20天的時間是奮戰在社區抗疫一線。由于所在社區人手緊張,且防疫工作需要多線作戰,經常在全員核酸的同時需要篩查風險人員、配送生活物資、派送抗原試劑等,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,他只能以加班加點作為應對。疫情雖重,初心更堅!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黨員的責任與擔當。
(照片4:孫雨晨服務照)
外勤黨員朱雪和所在社區為管控區,自12 號至今他一直堅守在社區抗疫一線。近期,他所在的社區開展多輪核酸檢測,前來檢測的很多老人都是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,他就用自己的手機幫助老人登記粵核酸檢測信息。此外,他還負責為居民派發管控區通行證以及掃樓摸查社區居民基本情況,在了解到有一戶是兩個 80 多歲老人居住,患有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,且藥量只剩一天的情況后,他趕緊聯系居委并協助幫忙買藥,緩解了兩位老人的燃眉之急。他說:“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,要時刻牢記自己是黨員身份,多為群眾盡一份力。”他用實際行動踐行“為民服務”的初心。
(照片5:朱雪和服務照)
內勤黨員梁慧虹自下沉社區支援以來,每天都要為分散在十幾棟樓的居家隔離人員進行上門核酸檢測服務。這些居家隔離人員最高住在 9 樓,最低住在 3 樓,沒有電梯,她只能一層一層的爬上去。四月的廣州高溫難耐,普通人穿著短袖爬完一棟樓都會氣喘吁吁、汗流不止,而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和帶著口罩的她卻要每天來回爬十多棟樓,一天下來衣服早已濕了又干干了又濕,大腿也是酸痛不已。其實,梁慧虹家里還有兩個學齡前兒童需要照顧,家里的老人身體也不太好,但是面對公司的號召、社區的需要,她仍然挺身而出、迎難而上,用小家大愛詮釋了普通黨員的奉獻與擔當。
(照片6: 梁慧虹服務照)
像這樣忠誠擔當、默默奉獻的還有老黨員陳錦超、林革青、張東明等,退役軍人陸慶勛、黃永泉等,中層干部劉燕、何韶紅、陳志宏、段超群等,青年團員黃思敏、戴泓璞等,他們雖然沒有太多的言語,但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已經成為了行動上的自覺,對他們來說,不是“應該如此”而是“本該如此”……
“不需要你認識我,不渴望你知道我,我把青春融進,融進祖國的江河。山知道我 ,江河知道我,祖國不會忘記,不會忘記我”,歌以明志,向這場戰“疫”中無數的無名英雄致以最崇高敬意。
(照片7:適當插入照片)